我国公共建筑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路径初探

发布时间:2021-04-27

来源:暖通南社

阅读次数:2019

我国公共建筑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路径初探

何锦丛

公共建筑泛指除了工业生产用房以外的所有非住宅建筑,指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公共建筑投资主体单一明晰,投资节能技术改造和实行节约资源的积极性较高,碳排放交易在公共建筑领域更容易被推广,公共建筑的节能降碳潜力较大。本文根据我国公共建筑节能降碳研究现状,从分析公共建筑的分类、碳排放现状、节能降碳措施入手,为碳达峰、碳中和视角下的公共建筑节能降碳路径提供借鉴和思路。

一、公共建筑的分类

公共建筑的分类方式通常有以下4种:

(一)按照功能分类:包括办公建筑、文化教育建筑、交通运输建筑、通信建筑、商场建筑以及宾馆建筑等;

(二)按照政府出资比例分类:包括全部使用财政资金的建筑(如政府办公建筑)、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的建筑(如公益性建筑)、不使用财政资金的建筑(如商业建筑),其中前面两种使用财政资金的建筑又统称为公共机构领域建筑。

(三)按照《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51161-2016)分类:将公共建筑分为 A 类和 B类。A 类公共建筑体量相对较小,能耗相对较低;B 类公共建筑体量相对较大,能耗相对较大。

(四)按照建筑面积和是否使用中央空调分类:可分为一般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一般公共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下,或者面积虽超过2万平方米,但没有配备中央空调。大型公共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或面积虽然小于2万平方米,但是配备中央空调。

二、公共建筑的碳排放现状

公共建筑的碳排放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碳排放集中于运行阶段。依照全生命周期理论,建筑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建筑具有不同的碳排放特点。相关研究表明,在民用建筑领域,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远大于其他阶段,占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较大。尤其是公共建筑,其运行阶段的碳排放甚至占整个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

(二)公共建筑碳排放总量大。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建筑竣工面积不断增加,公共建筑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公共建筑能耗总量年均增长10%以上,能耗的急速增长导致其碳排放量的增加。据测算,公共建筑碳排放年均增长率20%以上,而公共建筑面积年均增长率不到10%,公共建筑碳排放增长率远大于面积增长率,这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大。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公共建筑的单位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增长。经科学测算,单位碳排放量是一些发达国家同类型建筑的1.5倍左右,然而单位公共建筑面积产出效益却不及这些国家同类建筑。

三、公共建筑节能降碳措施

公共建筑节能降碳应遵循“和谐、节约、舒适、经济”的基本原则,强调体系与系统的和谐,树立节能省地理念,并尽量满足舒适度,体现经济适用性。笔者以为,我国公共建筑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路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主动开展碳排放核算工作。核算碳排放情况,摸清碳排放家底,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尽快着手全面摸清我国公共建筑二氧化碳排放历史、认清排放现状、分析排放趋势、研判峰值目标。同时,按照国家相关部委要求,参照国家统一的建筑领域碳排放核算标准,主动开展碳排放核算工作。科学编制公共建筑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明确系统内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路线图、实施路径,积极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二)探索利用创新技术。运用“BIM+FM”技术,开展公共建筑区域性低碳设计和规划。在设计规划过程中,应充分收集建筑参数,建立科学的立体模型,模拟预装配剪力墙、整体预装配建筑等的建成情况,为有效控制建筑长期排放二氧化碳提供支持。应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为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提供更科学的数据信息。比如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不同材料围护结构的散热水平,选取保温、散热能力适中的材料,合理减少碳排放。加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是互联网的线下延伸,该技术的应用能够保证大型公共建筑区域内能源的平衡利用。应着手全面开启公共建筑能耗管理的“互联网+物联网”时代,推动建筑能源物联网的建设,切实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三)深入推进绿色建筑节能改造。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定目标,节能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多方测算表明,节能和提高能效对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目标的贡献在70%以上。公共建筑要探索新建、扩建、改建建筑按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净零能耗建筑建筑要求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行,推进绿地建设。梳理向市场开放的资源清单,提高专业服务覆盖率,充分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包括集中统一组织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绿色运行专业托管或顾问以及其他创新模式,充分释放节能潜力。

(四)加大能源绿色发展工作力度。经科学测算,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电对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贡献在30%左右。结合我国各省市当地的气候情况与建筑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分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盘活闲置屋顶、车棚等资源,加大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力度;尝试用绿色能源进行大容量储能、规模化储能及共享储能应用;探索数字能源发展新模式,推进智慧微电网示范项目。

(五)积极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碳交易方式以市场为基础,将外部成本内化,不必像传统减排方式那样在制定方案前花费大量的前期成本。碳交易的实施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将碳排放权的价值通过市场来实现。同时,调动业主单位参与交易的积极性,通过技术升级等措施降低排放成本,继而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减排效益,这对碳排放量大强度高的公共建筑具有较高适用性。公共建筑领域要主动参与即将投入运行的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通过购买碳汇的方式开展自愿减排交易,持续调动业主单位积极性,来减少碳排放和降低环境污染。

(六)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理念。公共建筑作为办公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要倡导转变工作和生活方式,整体考量垃圾源头减量、循环利用、环保处置等环节;带头执行全国限塑、禁塑的相关要求,推动快递包装、塑料、动力电池等特定品种循环利用试点。提倡无纸化电子办公、视频会议、网络办公等方式;加大力度开展绿色产品采购,优先选用中国节能产品认证标志和能效“领跑者”标志的办公设备,从源头降低公共建筑碳排放。

作者单位: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联系电话:021-56795109

手机:18149752715

QQ:1114325507(同微信号,加时注明:地区-真实姓名-职业)

工作时间:8:30-18:00(节假日除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暖通南社号

沪ICP备12042282号-2 ©2012-2021暖通南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