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热大会首次在京召开 我国地热资源量占全球六分之一

发布时间:2023-09-20

来源:暖通南社

阅读次数:457

9月15日,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是中国首次承办此项国际盛会。《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会议期间,我国首次发布地热能国家主旨报告——《中国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以下简称“《高质量发展报告》”)。同时,大会还发布了《世界地热发电进展》和《世界地热供暖制冷进展》权威报告。

地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量大、能源利用效率高、节能减排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地热开发利用主要可以分为直接利用和地热发电两个方面,直接利用指温泉、供暖制冷和农业养殖等非发电端的利用。

《世界地热发电进展》报告指出,目前,世界上已有31个国家有地热发电厂在运行。全球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已经从1980年的2110兆瓦增长到如今的16260兆瓦,分布在197个地热田,商业化开发利用的均是水热型地热资源,全球共有3700个生产井,每口生产井的年平均产量接近3兆瓦时。

《世界地热供暖制冷进展》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年底,全球供热和制冷热能装机容量相当于1.73亿千瓦时,比2020年增加了60%,最大的利用领域是建筑物的供暖和制冷,其次是健康娱乐和旅游、农业和食品加工。其中,中国的增长最为显著。2022年全球使用的地热热能为1476PJ(410TWh),比2020年增加了44%。全球地热能使用场景最多的仍然为建筑供暖和制冷,约占79%。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资源量约占全球地热资源的六分之一,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我国的地热直接利用多年稳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我国的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利用规模持续扩大,在北方清洁供暖和大气污染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质量发展报告》指出,在清洁供暖需求的强烈作用下,中国逐渐形成了以供暖(制冷)为主的地热发展路径,为国际地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地热供暖(制冷)能力达到13.3亿平方米。未来几年,中国北方地区地热清洁供暖、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热供暖(制冷)、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热发电仍将是产业发展热点。

记者从中国石化方面了解到,中国石化在河北雄县成功打造了我国第一个地热供暖“无烟城”,在雄安新区的供暖能力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支持雄安新区打造全球地热利用样板。

此外,中国石化将地热科技研发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供暖CDM方法学,创新形成集地热勘探等技术于一体的六大核心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中国石化拥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1个,技术专利130余项,地热业务已辐射11个省(区、市)60多个城市,其中地热供暖能力超百万平方米的城市已达22座。

9月14日,中国石化宣布,将大力推动我国地热能发展,公司地热供暖能力将于今年年底前迎来重大进展,预计突破1亿平方米,服务区域将增至1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余座城市。

据悉,中国石化部署在海口的我国最深地热科学探井——福深热一井已于近日顺利开钻,有望实现我国干热岩资源勘探开发的新突破。

联系电话:021-56795109

手机:18149752715

QQ:1114325507(同微信号,加时注明:地区-真实姓名-职业)

工作时间:8:30-18:00(节假日除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

今日头条暖通南社号

沪ICP备12042282号-2 ©2012-2021暖通南社版权所有